宣城郎溪姚村镇红旗村:不负春景稼穑忙 “一田
发布时间:
2025-05-08 22:41
“今全国肥的有45人,都是村上的乡亲,男工每天工资150元,女工120元,春秋最大的一个老爷子72岁,就住正在袁村组,他喜好劳动,志愿要下田挣钱,鉴于他身体情况很好,征得他后人同意,我就放置了。”陈有甫说。
种植烟叶,稼穑多多,需要“人机”共同,好比起垄、覆膜、栽苗,再到田管和打烟、烤烟,据领会,陈有甫的烟叶能够处理50余人季候性就近务工,让村平易近正在“口”实现增收。此外,通过地盘流转。
另悉,2024岁尾该镇红旗村完成了1300亩高尺度农田扶植项目,原先的“巴掌田”“田”等细碎田块变成“田成方、成网、渠相通”的现代高效农田,陈有甫的130亩烟叶种植是该项目标焦点区域,从种到收便利机械化功课,让“烟稻轮做”最大化增效增收。
烟田仆人陈有甫,开着一辆三轮车运送肥料,担任将一袋袋复合肥送到田间地头。他的爱人姚小女,担任安排工人,不时提示施肥的工人——“你们细心点儿,发觉有苗子缺失的,做个标识表记标帜,我来补栽。”?。
陈有甫,1970年出生,家住该镇红旗村袁村组,流转地盘500亩,规模种植烟叶、水稻、小麦等经济做物和粮食做物已有18个岁首了,可谓耕田“老把式”。据他引见,为了最大化操纵贵重的地盘资本,且能适度保育土壤和削减病虫害,多年来,他一曲采用“烟稻轮做”和“麦(油)稻轮做”的种植模式,“一田双手”,让地盘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。
郎溪县姚村镇红旗村烟叶种植,烟苗移栽完毕。放眼望去,黑色地膜笼盖的一条条垄埂纵向陈列,“落户”垄上的烟苗,探头送春。
陈有甫告诉记者,机械翻地,然后人工起垄、覆膜,“前几天完成了烟苗移栽,今天起头请工人下复合肥,10天后,再浇一次逃肥,接下来的田管就是除草、抹脚叶、打杈枝,还要请无人机防病治虫,到6月份就起头打烟叶烘烤了,总之,一季烟叶种下来,要忙好几个月。”!
日前的一天上午,正在这平整宽阔的烟田里,工人们正正在施肥。他们一人一垄,男工用捣杵打穴,女工随后撒入复合肥,一片有序忙碌的郊野劳动气象。
“本年耕田总亩数连结500亩,130亩种烟叶,立秋前,把烟叶打完了,整田再种一季晚稻。其余田种的都是小麦,午季收割后全数种优良水稻。”陈有甫了了了本年“一田两收”的出产打算。
“红旗村的烟叶种植已有20年的汗青了,是‘一村一品’特色财产,出现出陈有甫、张明云等多个种烟大户。下一步,正在镇农办等部分的鼎力支撑下,我村持续做好‘高尺度农田扶植+新型农业出产从体培育’的财产成长文章,绘就‘一田两收’好‘丰’景。”红旗村村委会副从任唐三子暗示。(罗鑫王祖清)。
关键词: